日前,我国电价中包含的已征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近期被取消,此举可使我国平均每度电价降低1分左右,可节约全社会用电成本约350亿元。但是,此举意义不仅止于降低社会用电成本,更大的意义在于放出了电价改革的信号。
其实,电价并不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简单,我国电价不仅包含了生产成本构成,还包含了附加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资金等共有七项,其中向用户直接征收的有六项,包括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农网还贷基金等,占销售电价的6%左右。
另外,我国电价体系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交叉补贴。简单说,就是工商业补贴居民,富裕地区补贴贫困地区,城市用电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这也使得我们普通居民在煤炭及其他价格飞涨的过程中,一直能够享受负增长的电力价格。
就目前而言,我国电价机制还存在不合理之处,诟病最多的一方面就是销售电价不能及时反映上网电价的变化以及电煤等电力成本,因此也无法用价格杠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和节约能源。根本问题还在于“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
这也成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核心思路,推动电价形成机制改革,首要问题就是摸清电价的机成,清理不合理附加成分,提高电价透明度。
此次取消了征收已久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并因此影响电价下降,对社会各个行业都是一大利好,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尽管幅度不是太大,更大的意义可能在于理清、调整电价中的各种附加成分,为今后实现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打基础。
在5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传出消息,将合理降低输配电价格、降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标准。这也表明不仅更多的利好还在落实的过程中,电价也会更透明。
电力作为基础性资源,所有行业、家庭都离不开,低廉的电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为民众节省开支、刺激电器消费需求。电价也是决定电力改革成功的“牛鼻子”,电价是未来电力体制改革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推动电价形成机制向市场化方迈进已刻不容缓。